舒乙说齐白石在画虾上有重要的三段法:第一阶段是如实画来,写实,宗法自然,更像写生。第二阶段最重要,除了“零碎”,虾身主体简化为九笔。所谓零碎是八样:双眼,短须,长须,大钳,后足,尾,还有一笔用深墨勾出的内腔,这种结构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重要风格。第三阶段是画上墨色不均一,笔先蘸墨,然后用另一支笔在笔肚上注水,把虾的“透明”画出来,虾一下子就活了。
齐白石的三段变法,变的是画法,体现的是一种“变维”思维。
在中国历史上,为何秦国能统一天下,其他诸侯国则不能?说法很多,而张笔宇在《技术与文明》中的“弩机猜想”,让人脑洞大开。他认为,当“弩机”这种军事技术在一国范围内大范围普及时,会给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提供一种战略优势,那便是用技术的力量将原先无法有效动员的平民百姓充分动员起来,变成可以调动的部队,以应对战国时代的大规模冲突。
弓、弩经常并称,但弓和弩对人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拉弓是非常需要体力的,而且拉开、停住、等待发射时机,都非常需要力气。所以,如果弓箭是一支军队的主要远程武器,那能去当兵的人就很少,士兵得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上战场。
那弩就不一样了,它有一个板机,可以先用腿部或腰部的力量上弦,力气小的人也很容易能掌握;也可以先上好弦,等上了战场再用。关于弩的学习,有一个说法叫“朝学而暮成”。普遍用弩的结果,是可以动员大量的平民上战场。
当弓箭是战场上的主要武器时,只有少数的精英、贵族能把持武力;而到了弩的时代,国君就可以绕过原来的武装集团、贵族集团,直接向最普通的民众征兵了。
平民上了战场,为了保持士气和战斗力,国家就要对他们进行激励。一个人立了功,国家就要给他们从金钱到荣誉的全面奖赏。赢得战争是一个国家的最高任务,只要有利于战争的制度安排,都会被快速推行。既然要大规模使用弩,就必须大规模动员平民,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摧毁贵族制。于是,商鞅变法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无疑是一种新突破,所体现的“变维”思维尤为难能可贵。
《孙子兵法●虚实篇》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如何“变”?往往千变万变,不如“维变”。就像普通自行车的骑手,再怎么用力、再怎么优化,也跑不过“变维”后的变速自行车的骑手。所以,无论做事还是研究问题,都要善于从“变维”上找出路、求突破。
军事上有“降维打击”,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也常把“降维”之词挂在嘴边。岂知,没有“高维”,怎么能形成“降维”之势?所以,“变维”的重中之重在“升维”。
初审:周淑萍 复审:王立 终审: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