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一篇题为《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的文章。作者说,“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每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和他相遇。人也总会在不同的年纪爱上苏东坡。看完(《人生得遇苏东坡》)这本书对苏东坡更加了解了,或者说更能体会他在逆境中的那种心情。”
应该说,苏东坡是一部值得所有人好好读的“大书”,他身处逆境却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苏东坡的乐观,是有资本、有底气的。对一般人来说,苏东坡的那种境界与情怀,是根本学不来的。因为,作为那个时代的超级大文豪,虽然被贬谪后也尝到了人情的冷苦,但毕竟有一个足以支撑他好好活下去的追求,那就是能够体现人生价值、可以让自己名留千古的文学。所以,他把逆境和苦难统统视为上天的恩赐,当成实现更高人生目标的阶梯与笔墨,因而便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的绝世名篇。还有,苏东坡毕竟是个绝世英才,注定有朝一日会否极泰来,再受重用。这同样是让苏东坡始终“心怀美好”,徜徉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动力所在。我们欣赏苏东坡,一定不能脱离苏东坡的内心世界,人为地将他的思想和行为拔高。
长期以来,充斥于纸媒和网间的“心灵鸡汤”,总是喜欢用名人的“苦难辉煌”来“提味增鲜”。这种依照名人的脚去做别人鞋的做法,不仅难以让人信服,还容易把人带到沟里去。毕竟,名人有名人的时代背景,名人有普通人无法能比的优势条件,名人脚上的鞋肯定难合所有人的脚。
《孙子兵法●虚实篇》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名人的成功之道,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有着某些局限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成为别人的“模板”;如果为己所用,也必须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而制流”,“因敌而制胜”,有取有舍、有通有变。
初审:周淑萍 复审:王立 终审: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