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现实工作与生活中,同样需要“知彼知己”,而“知彼”重在知人,知人重在知心。
不过,明代《增广贤文》中有曰:“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意在告诉人们,认识人的外表容易,但洞察其内心本质极为困难,警示人们不可仅凭表面判断他人,需警惕认知局限性。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心呢?下面这个研究结果,或许给人以启迪。
据英国学者比尔●布莱森介绍,真正的微笑介于2/3秒与4秒之间。这就是为什么保持笑容会变得像是威胁。
他说,真正的微笑是人无法假装的表情。早在1862年,法国解剖学家杜乡●布伦就注意到,一个真正的、自发的微笑,涉及每只眼睛里眼轮匝肌的收缩,而我们对这些肌肉并无独立控制机制。你可以让嘴微笑,但不能让自己的眼睛伪装出喜悦的闪光。
这位英国学者介绍的情况表明,知人固然不易,但只要对人的机理、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与把握,再善于伪装的人也会露出破绽、现出原形,进而被人识破的。就像在狩猎场上,“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一样。
我们通常讲,看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实际上,这也是不够的。现实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说得好听、做得也不错,但为了功利而“演戏”的成分比较多,其消极、阴暗的一面往往隐藏得很深,结果,问题不暴露便罢,一经暴露就十分惊人。对这类人,就必须像英国学者所说的那样,多加“察颜观色”。
传统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通过四诊合参综合,来给病人判断疾病。同理,看人、识人、知人,则需要听言、观行、察面“三诊合参综合”,从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判断。
实际上,民间所谓的“相面术”,除去玄虚的成分,与这里所说的“察面”异曲同工,似无二致。当然,“相面”也好,“察面”也罢,并非易事,是需要不断积累与沉淀的。
初审:周淑萍 复审:王立 终审: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