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养子刘封,因在襄樊之战中没有派兵支援关羽,引起刘备的不满。诸葛亮担心刘封刚猛,换代之后终究难以控制,便劝刘备趁此机会将其除掉。结果,忠心耿耿、能征善战的刘封被刘备赐死。
魏延是蜀汉难得的将才,但性情孤傲,锋芒毕露,始终不被诸葛亮放心、放手。诸葛亮临死还跟杨仪、费炜、姜维等人“算计”魏延,致使魏延拒不执行撤军命令,最后被杀。
彭羕是庞统、法正共同向刘备推荐的一个奇才,深得刘备的认可,曾让他指导诸将兵法。刘备任益州牧,任彭羕为治中从事。彭羕靠自己的能力迅速“窜升”,有些忘乎所以。诸葛亮表面上对彭羕很热情,但内心却不以为然,曾屡屡向刘备进言,说彭羕野心较大,很难说他以后会做出什么。刘备敬重信任诸葛亮,便渐渐疏远了彭羕,改任他为江阳太守。彭羕突然“失宠”,一时转不过弯子,在他人面前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被人告密,遭到逮捕。彭羕在狱中给诸葛亮写了长长的忏悔信,但诸葛亮不为所动。彭羕最终被处死,年仅三十七岁。
廖立在刘备做荆州牧时被任命为从事,后升任长沙太守。孙权派吕蒙偷袭南方三郡,廖立逃到刘备那里。刘备平常很赏识并了解他,又让他做了巴郡太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任廖立为侍中,刘禅即位后,升为长水校尉。廖立跟丞相掾李邵、蒋琬聊天,说起了先帝当年不该不占领汉中,却和吴国争夺南方三郡,最后还是让东吴占领了三郡,官兵徒劳无功,退回益州。又说,文恭作为治中,执法没有纲纪;向朗推崇马良兄弟,视为圣人。中郎郭演长,只能做别人的随从,难成大事,而他却做了侍中。国家使用这样的三个人,是不合适的。李邵、蒋琬把廖立的话全告诉了诸葛亮,于是诸葛亮上表弹劾廖立。廖立被废黜为普通百姓,流放到汶山郡,最后死于流徙之地。
李严(后改名李平)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深得刘备的信任和诸葛亮的认可。章武二年,刘备任命李严为尚书令。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和诸葛亮一同受先主遣诏辅佐少主刘禅。建兴九年春天,诸葛亮出兵祁山,李严监督粮运事务。正赶上久雨天气,运粮不继,李严派遣手下喻示旨意,叫诸葛亮撤军回来。诸葛亮听从了“旨意〞退兵,李严却假意吃惊,想以此推卸自己办事不力的责任。后来李平又上表后主,编造谎言,以致越描越黑。诸葛亮上表刘禅,历数李严之过。于是李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李严一直觉得诸葛亮会让他复职,所以在得知诸葛亮病死的消息后,希望破灭,激愤而亡。
从这些人和事的处理上来看,诸葛亮的胸襟似乎远不如曹操,也不如孙权。
《孙子兵法●谋攻篇》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适应战争指挥的需要,也体现了君主的胸襟和对将帅的信任。诸葛亮作为蜀汉的核心,在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对手下将领、官吏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信任、宽容和惺惺相惜,而是求全责备、斤斤计较,对“问题”人员动辄追究治罪、打入冷宫,实乃“诸葛一生唯谨慎”的客观写照。这或是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廖化作先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初审:周淑萍 复审:王立 终审: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