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兵学双创

老路谈兵法-说兵家:戚继光DNA里的孙子谋略基因

山东孙子研究会 2025/10/29 浏览:250

戚继光的军事实践与《孙子兵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没有《孙子兵法》就没有策无遗算,战无不胜的戚继光。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自叙》中说:愚尝读孙武书,叹曰:兵法其武库乎?用兵者其取诸库之器乎?兵法其药肆乎?用兵者其取诸肆之材乎?’……数年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

意思是说,鄙人曾经读过《孙子兵法》,感叹道:兵法宛若武库,将领要从里面取兵器;兵法仿佛药店,统帅要从货架上取药材。多年后终于领悟到,《孙子兵法》条目精细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但是涉及实操的详细内容竟然一个没有提到。这就好像法师们说的高妙境界,让初学者无从做起。于是我收集了训练士兵的办法,形成了《纪效新书》。戚继光解释说,之所以称为新书,是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

可以看出,戚继光撰写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著作,是在战争实践中学习与运用《孙子兵法》的结晶。也可以说,孙子的谋略智慧已经融入戚继光的血脉,成为其文化与谋略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仅就四兵特色作个分析探讨。
    一、带兵上的无法无政特征
   慈不掌兵。从严治军带兵,是自古以来众多兵家的共同选择,但究竟如何严,则有很大的差异。戚继光带兵,在严上与孙子是完全一致的,而在如何严上,戚继光也体现了《孙子兵法》的诸多思想与做法,其中最鲜明的就是孙子的“无法”“无政”思想。

《孙子兵法九地篇》曰: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意思是说,施行不合惯例的奖赏,颁布不拘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就如同使用一个人。戚继光治军带兵具有鲜明的无法无政特色,不囿于常规,不拘泥于过往,而完全是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制定法规和政策。

   这一点,从他的著作《纪效新书》中即可见一斑。《纪效新书临阵连坐军法篇第三》,向将士们具体申明连坐、赏罚的军法,用来威服他们的内心,确保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比如,临阵连坐法规定:凡伏兵遇贼不起及起早者,领伏哨、队长通斩,各兵扣工食给恤,仍捆打。如正兵见奇兵、伏兵已起,不即回应者,同例。又规定:凡每甲一人当先,八人不救,致令阵亡者,八人俱斩。阵亡一人,即斩获真贼一级,八人免罪。亡一得二,八人通赏。哨、队照例。还规定:凡阵亡一人,本甲无贼级者,各扣工食一月,给亡者之家优恤。失队长扣一队,失哨长扣一哨,失官扣一枝。但系亡者属下头目,仍斩。获功如其所失,通免究,亦不扣工食,亡兵、亡官,官为给银优恤。等等。戚家军是中国历史上纪律最严明的军队之一,这与戚继光的无法之规、无政之策是密不可分的。
    二、练兵上的练心练气特长
  “士卒孰练”,是《孙子兵法计篇》提出的考量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戚继光则为:“所谓得士力者,不在战而在练也。”《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戚继光同样重视治心”“治气,而基本的对策就是在平时的练兵中,加强练心”“练气”“练胆。戚继光认为,练胆气乃练兵之本”“气发于外,要于心练心则气自壮。练心就是要使士卒具有卫国保民,视敌如仇,视死如归之心。倡忠义之理,每身先之,以诚感诚。强调讲明道理,使士兵知道为谁当兵,为谁打仗。将官要遇苦当先,尊重士卒,诚心实意地爱护他们,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

戚继光在重视爱护、教育、感召的同时,坚持以赏罚为辅助手段。强调赏罚一定要公正,该赏的即使与将领有旧仇、新怨,也要赏;违犯军令,就是亲子侄,也要依法惩处。这样赏一人就会使千万人振奋,罚一人就会使千万人更听从命令,从而使赏罚达到齐一人心的目的。

戚继光练心练气,主要是寓于日常的一举一动之中。他曾指出:平日在各歇家之时,若肯心心在当兵起念,一心以杀贼为计,蓄养锐气,修治军装,讲明法令,通之以情,结之以心,何尝不是操练也。按照这一思想,戚继光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把调选来的农民和矿工训练成一支有纪律、听指挥、技术精、战术强、兵民相安、万众一心、勇敢善战,能保障生民、捍卫地方的军队。
    三、助兵上的因敌而变特质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士兵的战斗力,离不开一定的外力外物的扶助与支撑。《孙子兵法地形篇》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其实,除地形之外,阵地和兵器是更重要的“兵之助”。戚继光御敌,非常重视阵地建设和兵器发展。这也是戚家军战斗力非常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战双方都离不开兵之助,从某种程度上讲,谁的兵之助强,谁就占有获胜的优势。戚继光的兵之助,其威力就在于因敌而变。也就是《孙子兵法虚实篇》所说的: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戚继光认为,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彼以何器,我必求长于彼,使彼器技未到我身,我举器先杀到他身上,便有神技,只短我一寸,亦无用矣。为了使自己的武器装备优于敌人,可用者更新之,不堪者改设之,原未有者创造之

戚继光强调灵活地使用各种武器,长兵器要会短用,短兵器要会长用,使武器的威力得以充分发挥。戚继光对北方使用的武器进行了全面更新、改造,并创造了新的兵器。他更新了弓箭、大棒、线枪、快枪,用在南方抗倭时使用的藤牌、狼筅、长枪镋钯等装备北方部队,创造了无敌大将军炮、虎蹲炮、六合铳等火器,所有的武器都要求制造精良。

在阵地建设上,戚继光大力加强边墙的建设。把蓟镇原有的边墙加厚、增高、补修,并用砖石包砌,使之更加坚固。在长城上首创性的大规模修建空心敌台。这种敌台骑墙而立,一般台基上一层是空的,以便贮藏武器;四面有箭窗,以便发挥火器、弓箭。上层建小楼,四周有垛口,也可以攻打敌人,一台可以住三十至五十人。

敌台都是用永久性材料砖、石、灰建造,十分坚固。台与台可以火力相交、彼此支援。敌台配备大量军火器械。因为其高大,又有火器防御,所以敌骑不敢近,射箭射不到;墙外铲偏坡、挑濠堑、挖品坑,使敌人马不得攀援;墙内建营垒,以便一旦敌溃墙而入,好据垒击敌。加上戚继光首创的尖砖垛口、悬眼等,长城的防御能力大大提高。
     四、用兵上的正合奇胜特效
   《孙子兵法势篇》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戚继光用兵,把孙子“正合”“奇胜”的智慧运用得炉火纯青。戚继光主张“形势既殊,而因形措胜之法,亦必各异”。或防诈设奇,或翼击以分其力,游伏以疑其事,“更番妙处,俱在临时制变,将所自出”,达到攻敌之无备,出敌之不意,使敌人在仓惶中迅速被歼。戚继光认为,“自古防寇,未有专言战而不言守者,亦未有专言守而不言战者,二者难以偏举”。

抗击倭寇时,戚继光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灵活机动,相互照应。戚家军运用此阵全胜80余战,彻底荡平东南沿海倭患,并创造了歼敌过千,己无作废的战争神话。在蓟镇,为了防御鞑靼骑兵的袭扰,戚继光强调须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戚继光用这种依托边墙的固守和重兵集团的机动作战相结合的战法夺取胜利,生动诠释了《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用兵思想。

初审:周淑萍  复审:王立  终审:孟斌

©2025 版权所有 兵道网|山东孙子研究会
邮箱:sunziyanjiuhui@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38号 电话:0531-82660052
鲁ICP备16031144号
首页 TOP 研情纵览